从2018年“芯痛”背后引发出的反思,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唯一的铍材研究加工基地,中国有色集团中色东方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不仅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还是国家稀有金属特种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稀有金属铍材行业重点实验室的所在地,其生产的8寸钽靶坯及12寸钽靶坯,正是半导体芯片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耗材。能打破钽靶坯依赖进口的格局,身为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副总经理的王东新有着对科技创新方面的另一番见解。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王东新表示,目前看来,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要快于一般工业,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各级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这些行业领域集聚了较多的研究平台,汇集了较多的人才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是人才实力。“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王东新说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各行各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凸显。据统计,2019年全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7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209亿元。王东新举例,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截至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15个,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40家,这些研发机构为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平台。
“因此,只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用才育才平台的不断搭建与完善,才能逐步实现结构更合理、层次更分明、专业更齐全的人才队伍,最终达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王东新详细解释到,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用好人才、用足人才,为他们尽展其才提供机会和舞台。育才是人才队伍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因地制宜保持人才队伍结构、数量、层次更趋合理的关键。在有用好才的氛围,育好才的平台下,才能形成更好引才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良性循环。
此外,王东新还表示,推动科技创新,要不断理顺产业链条,以联盟化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了要“打造产业上下游一条龙示范”的安排。在落实上,各部门紧锣密鼓,狠抓实效,最终实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于公司生产的铍产品,虽然是应用面相对较窄的小金属品种,但国家相关部委也积极协调,策划并推进成立了铍材料产业联盟,着力理顺研究、制造、应用各环节关系,形成协调统一、各司其职、共谋发展产业链。“这种链条式或联盟化的发展模式,让产业更加集中力量,不仅打通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对推进解决关键技术和‘卡脖子’等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东新如是说。
谈到如何深化创新,王东新表示,科技创新不是一时之策,需要久久为功,“要精准地找到企业存在的短板和存在问题的‘根子’,精准施策,一抓到底,最终实现做大做强。”
王东新如此说,正是因为其所在公司也是如此做的。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作为“两弹一星”的参研单位,始终秉承“两弹一星”精神,时刻不忘为国防军工和大科学工程做贡献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200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有色集团总部,做出“切实把握有利时机,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指示。2010年2月,做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作出新贡献”的重要批示。2011年1月,再次做出“‘走出去’工作成效明显,希望你们乘势而进,把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重要批示。
“从2009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重温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我们深切感受到总书记的高瞻远瞩。总书记的三次重要指示批示,分别从‘走出去’、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做强做优三个方面提出要求,是我们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王东新说道,“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精准聚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核电及大科学工程等领域,并实现了巨大突破,相关先进技术的突破和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推出,不仅使铍产业研究队伍得到了稳定发展,也推进了我国铍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据了解,中色东方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惯导材料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应用于武器装备;自主研制的大尺寸铍扫描镜突破了束缚我国近50年的技术瓶颈,成功应用气象、资源等卫星;慧眼卫星、GECAM卫星铍窗口,为探索宇宙射线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用芯块实现了进口替代,核反应堆铍材实现脆性铍材大长径比、复杂精密零件的成型和加工技术突破,国际ITER第一壁率先通过国际采购认证,奠定了我国铍材料的国际地位。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王东新除了关注行业企业发展,还特别关注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以及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他建议,国家应加强规范和监督人民群众健康体检,同时建立义务教育共享平台,以应对疫情引发的一系列公共问题。【转载自 中国有色金属】